政和与沪企共筑 闽东北农副产品集聚中心平台
环保类PPP数量占比44%,投资额占比22%。
由上派科技自行研发的智能环境物联云平台更成为了本次展会备受瞩目的焦点。随着近些年环境形势的严峻化,国家出台一系列环保政策法规,全面推动了环保产业市场兴起和发展。
物联网云平台集成当前领先的国际云计算技术、智能传感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等,整合云计算、大数据、信息管理和数据中心,提供智能物联开放接口,实时在线监控环境数据和设备操控,实现环保治理设备的智能化管理。2016年5月5日~7日,由德国慕尼黑博览集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等单位联袂举办的IE expo 2016第十七届中国环博会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依托物联网云平台将产品接入物联网,对气体污染进行整治。上派科技运用全球首创的DEP放大应用技术,开发出颠覆性应用工艺及配套产品,其产品包括用于环境检测的智能环境数据监测系统和机载检测系统;用于气体治理的DEP工业除尘器、DEP车间除尘器、DEP汽车尾气净化器、DEP道路烟尘净化器和DEP智能空气净化器;以及DEP工业电源和民用电源。历时3天的展会,上派科技的展台吸引了无数参展者的驻足,而工作人员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耐心地与参展者沟通,将产品的特色和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会场上的专业观众及参展企业对产品有一定了解之后,都表现出浓厚的合作意向。
北京上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派科技)如邀参加本届环博会,展示了测、治、控三位一体的环境监测、智能控制及气体处理综合应用技术。第二自然、进化必然,上派科技将继续探求、认知未知的自然科学,渐进推行科学的治理方案,持续不断的提供智能的应用产品。陈吉宁指出,两大基础一是要摸清家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到底有哪些污染的地块;二是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我们现在还没有土壤污染防治法,要依法治理。
摸着石头过河的不只是专家学者,很多的企业也是无所适从。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这样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如果着急上修复项目,是否会忙中添乱?这是刘阳生的困惑,也是很多从事土壤研究工作的研究人员的困惑。植物里的重金属铬都来自于大气,虽然铬主要是从根系吸收的。
2014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环保部审议,计划内容包括开展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建设6个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示范区,预计单个示范区用于土壤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财政投入在10亿至15亿元之间。根据环保部、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即将完成的全国第四次环保产业调查结果来看,在我国环境服务业中,涉及土壤治理的生态修复企业仅仅占3.7%,土壤修复市场潜力巨大。
后续评估的手段是什么,是否达到了风险管控的目标?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高焕方也指出,目前土壤修复行业缺乏真正的风险管控后续的长期监管。学校附近正在开挖的地块上曾是3家化工厂,专家称校区受到的污染与化工厂地块上污染物吻合。2010年,我国在大气中排放的铬达到2000多吨,在局部地区,每公顷超过25克的量,大气沉降量超过2克/公顷的时候,大气源会成为植物吸收的主要污染源。农田土壤里、植物根系是个生命体。
陈吉宁强调,两大重点就是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分别提出不同的污染管控要求。刘阳生还表示,对土壤修复项目进行评价时,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无法判断修复是否达到了预期的风险管控的目标和效果。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阳生看来,如果前期的数据不可靠,就会造成该修的没修,不该修的瞎修的局面。盲目修复是二次污染陈吉宁曾表示,土壤污染治理方案之所以耗时长,是因为我国土壤污染的基础数据较为薄弱,相关工作也比较分散。
常州毒地事件再次将公众视线转向了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上。2015年,中央下达重金属治理专项资金36亿元,支持30个地方重点区域重金属治理和37个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
无论是我们的业主,或是政府主管部门,他们对土壤修复的了解和认知还很不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曾介绍,土十条有望在今年出台。
如果回顾这个行业的发展,2000年之前,都是一些外企在做这件事;2000年以后,国内的一些科研单位开始摸索污染场地是怎么一回事。土壤修复市场潜力大自去年起,政府频频出台土壤防治相关的技术导则、行动计划等,对土壤防治问题日益重视先是工程地质学家黄润秋接替年满60岁的吴晓青,出任副部长;尔后副部长潘岳调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任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最新的消息是,原环保部总工程师赵英民升任环保部副部长。最近一个月,环保部领导班子迎来了大调整。政府主要是在市场失效的地方发力。分析认为,此次环保部领导班子调整,与环保部即将展开的内部机构改革相辅相成,都是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为完成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总目标所做的准备和铺垫。
他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严格执法必然会创造治理领域巨大的市场需求市场不仅需要提供传统的污染减排的解决方案,更需要提供环境质量改善的解决方案。在这期间,赵英民还负责筹备并建成了国家环境卫星系统,使中国跻身为数不多的拥有环境专用卫星的国家之列。
同时,赵英民也是国内较早认识到环境管理应该尽快由污染物总量控制向环境质量改善转型的官员之一。有媒体报道称,2008年在担任科技标准司司长期间,赵英民主持了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
2013年,在担任污染防治司司长后,赵英民即主持全面推进落实大气国十条的各项工作,并牵头起草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成为当前和将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蓝图。1989年参加工作后,赵英民即进入原国家环保局,先后在科技司、办公厅、科技标准司、污染防治司等多个司局工作。
去年6月4日,仍担任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的赵英民,在出席一环保产业论坛时表示:当前中国污染防控和环境管理思路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即由以前的污染物减排为核心,转变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污染减排效果要用环境质量来验证。他说,面向环境质量的时代,不仅给环保带来一系列深化变化,也为环保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他从一开始就提议将PM2.5纳入到新的标准体系中,并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证工作。赵英民认为,市场手段是国际上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最可持续的办法。
自2011年后,他就开始公开呼吁这一转变,并提出环保科技标准工作必须先行,引发业内的思考和讨论。具有环境博士学位的赵英民,被认为专业功底深厚,环保业务熟练。
2000年后,他历任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司长,污染防治司司长,正司级十一年,在环保部属于资历相当老的老司长。如今在新班子中,除纪检组长周英外,其他5位正副部长是清一色的60后,年轻化、专业化趋势明显。
这次履新前不久,赵英民刚刚在去年11月接替万本太,担任环保部总工程师。老司长履新刚刚履新的赵英民,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环保人。
根据最新的分工,出任副部长后,赵英民将分管新成立的三个要素司水环境管理司、大气环境管理司、土壤环境管理司和国际合作司政府主要是在市场失效的地方发力。有媒体报道称,2008年在担任科技标准司司长期间,赵英民主持了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赵英民认为,市场手段是国际上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最可持续的办法。
2013年,在担任污染防治司司长后,赵英民即主持全面推进落实大气国十条的各项工作,并牵头起草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成为当前和将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蓝图。先是工程地质学家黄润秋接替年满60岁的吴晓青,出任副部长;尔后副部长潘岳调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任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最新的消息是,原环保部总工程师赵英民升任环保部副部长。
最近一个月,环保部领导班子迎来了大调整。在这期间,赵英民还负责筹备并建成了国家环境卫星系统,使中国跻身为数不多的拥有环境专用卫星的国家之列。
具有环境博士学位的赵英民,被认为专业功底深厚,环保业务熟练。2000年后,他历任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司长,污染防治司司长,正司级十一年,在环保部属于资历相当老的老司长。